
7月26日顺应网,以“牵手世运 点燃梦想”为主题的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世运会)火炬传递开启,这是世运会历史上首次火炬传递。
从三星堆博物馆到金沙遗址博物馆,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到武侯祠,从三苏祠到兴隆湖湿地公园,一日三城六地,历经近12个小时,120名火炬手参与,一路尽览天府锦绣,一火展现区域协同发展,彰显天府历史文化璀璨,展现城市万千气象。
“古蜀之光”
闪耀三星堆
7月26日清晨,一场充满梦想与荣耀的“竹梦”画卷在天府平原徐徐展开——“牵手世运,点燃梦想”第12届世界运动会火种采集暨火炬传递在四川德阳三星堆博物馆祭祀台启动,因成都世运会火炬传递,三星堆博物馆祭祀台有了全新表达。
8时30分,在庄严的国歌声中,火种采集暨火炬传递启动仪式正式开始。三星堆博物馆老馆长肖先进与金沙遗址博物馆老馆长朱章义启动采火装置,如竹笋嫩芽的采火器顶部“太阳神鸟”吸收太阳光,光伏板将天府之国的晨光转化为电流。

肖先进与朱章义同持采火棒,在采火器上引燃银色龙形采火棒,然后采火棒引燃火炬盆……当火炬盆中世运火种熊熊燃起,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从光到电再到火,绿色低碳光伏技术与“光明使者”太阳神鸟连线,完成了一场科技赋能传统的时空对话。

火种采集仪式后,首棒火炬手、成都籍巴黎奥运会艺术体操冠军黄张嘉洋高擎“竹梦”火炬,从祭祀台出发。火炬途经三星堆新馆、游客中心、文物保护修复馆等标志性建筑,最终回到原点完成收火仪式。三星堆博物馆传递的20棒火炬手中,有奥运冠军、科研先锋,也有基层模范、青年代表,他们用每一次接力与14亿中国人共同绘制“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时代画卷。

经过近40分钟的火炬传递,末棒火炬手、中国乒乓球史上首位男子“超级全满贯”得主马龙手持火炬回到祭祀台,火种护卫队将火种收入刻有太阳神鸟纹的青铜火种盆时,三星堆1.5公里传递画上圆满句号,“竹梦”征程全面启程——它将转场至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启下一站传递。
世运圣火与太阳神鸟
共耀璀璨金沙
7月26日10时39分,在火种护卫队的护卫下,世运火炬“竹梦”从三星堆辗转来到金沙遗址博物馆南大门音乐广场举行。

当15名火炬手中的代表高擎火炬跑入广场,人群爆发出热烈欢呼。火种灯上,太阳神鸟纹样在光线下流转生辉——这不仅是古蜀人对太阳的崇拜,更与全球运动员追求卓越的精神形成奇妙共鸣。

金沙遗址站第一棒火炬手是川籍奥运会体操冠军邹敬园,当他点燃全国青联委员、中国现象级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手中的火炬时,体育与文化在此刻悄然融合。李子柒向即将来到成都的世运健儿送上祝福,她说欢迎大家来到我的家乡四川,祝愿所有运动员挑战自我追逐梦想。

伴随着最后一棒火炬手、三星堆博物馆专注从事考古文物修复事业40年的郭汉中传递结束,向观众挥手致意,金沙遗址的圣火随后奔赴下一站,但太阳神鸟金饰前仍聚集着不肯离去的人们。
“竹梦”沿塔“逐级登顶”
传递成都向上之光
上午11时45分,成都世运会火炬传递第三站——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火种点燃,“竹梦”火炬从笋子塔塔底出发,12位来自体育、科技、教育、艺术、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的火炬手逐级而上,终至塔顶。如此别具一格的“逐级登顶”路线设计,也让“熊猫家园节节高”“城市发展向上”的理念具象化。

从笋子塔前广场出发,12位火炬手依次接力,每一棒的交接都寓意着城市发展向上的理念。向上生长,不是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而是科技创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不仅如此,本站火炬手名单中,还有中国木偶艺术守护者唐国良、国家一级演员成龙,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为文化传播贡献力量。

而对于火炬手、大熊猫饲养员谭金淘来说,“向上生长”已融入进大熊猫保护事业中。“作为大熊猫保护事业的火炬手代表,这份责任让我知晓在未来的工作中,要更加努力,让更多的大熊猫茁壮成长。”如今,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不仅是全球大熊猫科研与保育的核心场所,更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示的重要窗口。

当“鞠躬尽瘁”遇上“拼搏到底顺应网
解锁武侯祠里的世运精神密码
7月26日下午,一抹跃动的火焰出现在武侯祠的红墙碧瓦下。北京奥运会射箭冠军张娟娟手拿“竹梦”,从武侯祠博物馆西区大门出发,一边挥手,一边向前奔跑,开启了火炬传递第四站的首棒。
当三国圣地遇上世运会,千年前的智慧与现代竞技体育精神完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向全世界展现成都厚重的文化底蕴与拼搏向上的活力。

作为成都世运会火炬传递的第四站,武侯祠的火炬之路设15棒火炬手,涵盖体育界、文艺界、科技界、基层一线等各个领域。从武侯祠博物馆西区大门出发,途经静远堂、荐馨殿、四方亭、旌忠门、牌坊门回到西区大门。最终,巴黎奥运会自由式小轮车金牌得主邓雅文与其主教练吴丹并肩,接过武侯祠火炬传递的最后一棒,为该站火炬传递画上句点。

据了解,此次武侯祠火炬传递的主题为“三国华章”,世运会火炬在此传递,通过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向世界展现成都武侯祠作为“三国圣地”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

实际上,三国文化与世运精神的相同点,不止杨金惠所说的智慧。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洞察力,三国群雄纵横捭阖的谋略,与当今运动员赛场上的战术博弈同样一脉相承,诠释着智慧的相同点。而在火炬传递现场,每一位火炬手的切身经历,同样是“三国精神”在现代最好的演绎。
文脉之光映照世运之光
眉山传递着文明的对话与思想的碰撞
当火炬抵达眉山,光的形态完成了一次奇妙蜕变 —— 从信仰之光、行动之光,升华为穿透人心的思想之光。“来了!” 人群中突然响起的欢呼,让三苏纪念馆广场上的目光齐刷刷聚焦入口。

首棒火炬手肖雁宁身着红色运动服,手举 “竹梦” 火炬健步走来,她朝四川的家乡父老挥手致意,脸上漾着自信笑容。火炬上的竹节纹路在阳光下流转着温润光泽,让人自然想起苏东坡 “不可居无竹” 的雅致情怀。

围观市民突然齐声吟诵“明月几时有”,宋词的韵律乘着微风铺展,2000多年前文翁兴学创办蜀郡学宫,开启了蜀地数千年文采风流;而三苏作为蜀学集大成者,将这份文脉推向巅峰。这条穿越时空的传递路线,正是从三苏纪念馆广场出发,此刻,蜀学之光正汇入世运之火,完成着文明的对话与思想的共鸣。

随着三苏祠站传递结束,“竹梦”火炬转场至天府新区兴隆湖,继续连接古今、对话世界的征程。
沿着兴隆湖
跑进公园城市的万千气象里
蓉城大地活力澎湃,兴隆湖畔音韵悠扬。

当日下午约5点30分,历经成都、德阳、眉山三城的接力传递,火炬顺利抵达此次传递的最后一站——兴隆湖。擎起火种点燃的火炬,羽毛球世界冠军张亚雯正式开启最后一站的传递。“从运动员成为火炬手,我只希望以比赛的状态,好好传递这一棒。”

沿着湖岸的绿道一路向前,兴隆湖优美的生态环境,给一位位火炬手留下深刻印象。
当时间来到傍晚,最后一棒火炬手、曾当选世界运动会历史上最伟大运动员的马赛尔·哈塞迈尔抵达终点,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火炬传递结束,隆重的成都世运会收火仪式正式启动。背靠兴隆湖、面向成都科创生态岛,街舞演员们将街舞与四川特色的变脸相结合;激昂的鼓声中,古蜀面具、三苏祠、熊猫、金丝猴等各种元素相互交织……
8月7日,成都世运会就将盛大开幕!
让我们相约成都,共赴世运
在运动无限中
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顺应网
信钰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