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望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乐红网
砥砺前行的百年间
无数革命烈士为换来人间幸福
甘将热血沃中华
每一个时期都有着
中国共产党党员奋斗与奉献的身影
……
89年前
一名毕节青年
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乐红网
把生命定格在美好的24岁
他就是——
林青个人简历
展开剩余80%■姓名:林青(1911—1935),原名李远方,又名李旭如,字肃如,号矛戈。
■出生年月:1911年4月
■“职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战士,中共贵州省工委第一任书记。
■籍贯:贵州省毕节县(今七星关区)
林青生平乐红网
★ 因家境贫寒,林青少年时期到重庆谋生,加入了一家进步话剧团,在剧团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
★ 1927年3月31日,四川军阀极力镇压重庆各界人士抗议英美帝国主义军舰炮击南京暴行的群众集会,制造了三三一惨案,林青被捕。林青被营救出狱后,考入西南美术专科学校,1929年在学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继续从事党组织安排的革命工作。
★ 1930年,林青辗转到上海,在沪东团区委工作。这一时期,他积极参加上海党组织领导的文学研究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的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对马列主义的信仰,为他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奠定了思想基础。
林青书法作品
★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林青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与在上海的毕节人缪正元等组织“朝阳音乐社”,宣传抗日救亡,以文艺为武器,推动抗日救亡群众运动发展。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期间,林青、缪正元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 1932年,国民党反动派置国家民族存亡于不顾,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倒行逆施政策,对宣传抗日、主张抗日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实行血腥镇压,林青、缪正元等人被以“共产党嫌疑”而拘捕入狱。
★ 1933年冬,林青、缪正元出狱后,回到家乡毕节,与秦天真取得联系,创办草原艺术研究社,以歌咏、戏剧、绘画、文学等形式,开展抗日救亡。
草原艺术研究社活动地点陕西庙
★ 1934年1月,林青、缪正元介绍秦天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建立中共毕节支部,林青任书记。不久,党支部发展曾在黔军周西成部担任过营长的范建章入党,使毕节地下党有了自己的革命武装。
★ 1934年端午节前,草原艺术研究社的话剧遭到国民党毕节县当局禁演。为避免遭受损失,保存党的力量,党支部决定支部成员和草原社骨干全部撤离毕节。辗转到安顺、贵阳等地后,林青等人继续团结和引导进步人士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 1934年9月,由林青、邓止戈、秦天真等九人组成贵州省革命工作委员会,亦称“九人工委”。这是一个以党员为核心、由党内外人士结合的革命组织。
★ 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后,林青赶赴遵义,向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罗迈(李维汉)汇报了贵州地下党的组织和工作情况,同党中央取得了联系,罗迈代表中共中央承认贵州地下党组织并批准建立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林青任书记兼遵义县委书记。
★ 1935年7月19日,林青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同年9月11日在贵阳英勇就义,时年24岁。
林青就义处
来源: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乐红网
发布于:北京市信钰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