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广州市大东街社工站主办的“邻里共话无障碍,携手筑暖社区”议事会在大东街文化站顺利开展。本次活动在大东街公共卫生委员会的指导下,联动街关工委、街团工委、街妇联、大东街文化站,将残障人士、社区志愿者以及广东工业大学“描安致远,绘爱同行”青年突击队成员齐聚一堂长胜证券,围绕社区无障碍设施现状与优化方向展开深入探讨,为打造更友好的社区环境贡献智慧与力量。

活动伊始,一场轻松有趣的“默契抱团”破冰游戏打破了陌生感,各小组成员在互动中快速熟悉。随后,社工通过短视频展示社区无障碍设施现状与残障人士生活场景,引发参与者共鸣。广东工业大学的青年突击队成员还以PPT形式,结合图文与地图,详细分享了前期对大东街无障碍设施的摸查成果,为后续讨论奠定基础。

在核心议事环节,参与者结合生活体验与走访观察各抒己见。大家普遍认为,社区内坡道设计为婴幼儿、行动不便人士等群体出行提供了便利,斜坡上的减速带更是得到一致好评,能有效帮助在陡峭斜坡上刹车、降低安全隐患。但与此同时,无障碍通道被占用、坡道坡度过大、坡道缺少扶手等问题也给这些使用者带来较大不便。
长胜证券
“有些路面连盲道都没有,有盲道的地方还常被共享单车、电动车占用,盲人出行太困难了。”一位残障人士的发言道出了诸多不便。此外,参与者们还反映,部分无障碍厕所被无故占用,甚至出现不文明行为;盲道瓷砖松软影响使用;社区内电车横冲直撞,不仅威胁残障人士安全,也给全体居民带来隐患。


针对这些问题,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在设施优化方面,建议政府加强整改与管理,规范无障碍坡道和厕所设计,加装扶手;同时招募志愿者定期清理占用盲道及坡道入口的非机动车辆,确保无障碍通道畅通无阻。在意识提升方面,提倡要从自身做起,重视“无障碍”理念,同时通过校园教育、社区倡导等方式引导青少年,再由他们将“无障碍”理念传递给家人,形成“小手拉大手”、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值得关注的是,在讨论如何让残障人士感受社区温暖时,参与者们达成共识:帮助前务必先询问对方需求,避免主动或强制帮助带来的挫败感与区别对待,用尊重与理解传递真正的关怀。

此次议事会搭建了多元沟通平台,让不同群体的声音得到充分倾听。接下来,大东街社工站将梳理汇总各方建议,联合志愿者团队推进落实,切实改善社区无障碍环境。
南方+记者 马艺天
通讯员 梁蔼仪长胜证券
信钰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